古希腊辩证思想简史
1
辩证法这个名称是英语 dialectic 、德语 Dialektik 的翻译语,其语源是希腊 dialektike ,其语义是关于问答对话,讨论艺术( he dialedtike tec hne )。 Dialektike 语源来于 dialegesthai (作回答、讨论)和 dialegein (谈)及 dialogos (问答、对话)这一系列的动词与名词。其中 dialogos 是 dia (分割)与 logos (语言)的合成语。
由此可知,在古希腊, dialektikc 本来是指谓问答法或对话术。与 dialektikc 相类同的名称有 rhetorikc (辩论术、修辞术), sophistike (诡辩术), eristike (争论术),后两者往往又被称为 Dialektike 。 Dialektike 在带有论辩性语意时可翻译作论辩术,而带有思辨性时则应翻译作辩证法。然而实际上两者却时常是相混合着的。
关于辩证法创始者,历来有三种见解。
( 1 )赫拉克利特 Herakleitos (约 BC540 — 480 )发明关于矛盾本体的辩证法。
( 2 )芝诺 Zenon 发明归谬论证的辩证法。
( 3 )苏格拉底、柏拉图发明思辨意义的辩证法,即反诘和矛盾辨析的辩证法。
以上这三种辩证法同时亦可视为辩证法的三种类型:
( 1 )赫拉克利特 Herakleitos 系统的辩证法是基于矛盾本体论的。
( 2 ) Zenon 系统的辩证法,是关于坚持同一性原理而以排除矛盾为目的的归谬论证。 Zenon 辩证法(归谬论证)也被认为是古代逻辑类型辩证法的原初形态。
由于赫拉克利特 Herakleitos 的思想坚持运用矛盾表述方式,而与巴门尼德 Parmenides 坚持同一律的表述方式形成直接的对立。
前者是基于矛盾论理(容纳矛盾律)的辩证法逻辑,而后者基于同一性论理(同一律)的反辩证逻辑。
2
最初提出 Logos (法则、理法)的,可能是赫氏( Herakleitos ),他在其遗著残篇中说只有“ Logos 是永恒存在。万物无不依从 Logos 而生成”(残篇 1 )。“ Logos 万物的通则”。“ Logos 是万物存在与生成的必然法则。世界秩序是依据 Logos 而建立,即使太阳亦不能有所逸轨。”
“凡是事物是在不断流动、变化、生成、消灭之中,因而一切事物都既是存在又是非存在。”
此即“存在与非存在是同一的”这一著名的命题。同一事物是存在(有)而又非存在(无)”,皆含有矛盾。承认矛盾的论理即是辩证法论理的基本观点。因之赫氏认为, Logos 本身含有自相矛盾的因素。
赫氏认为,某物之生成即意谓着事物的某种状态转化为相反的状态,或者某种事物转化为相反的事物。因此生成乃是存在与非存在的统一。相反的事物共存于同一物中,因此同一物具有自相矛盾的双相。
“由于相反的两个事物而合于一个事物”,“将自己分裂 (为多者)的统一者,既是多,又是一,在变异中与自己合一。”
赫氏上述思辩并不是从形式的抽象思考原理(如同一律、矛盾律),而是从现实世界的事物变化过程作反思的。
黑格尔认为:“ Herakleitos 可以说是辩证法逻辑的创始者。”
黑格尔的辩证法论理主要继承着 Herakleitos 与 Platon 的辩证法思想。
3
巴门尼德( Parmenides 约前 540 — 470 )在其遗著“关于自然”的哲学诗中提出“真理之道”与“臆见之道”。“真理之道”是指谓“存在者存在着”。“臆见之道”是指谓“存在者是非存在着。其所谓“真理之道”即是指形式逻辑的同一律“ A 是 A , A=A ”以及不矛盾律“ A 不是非 A ; A ≠非 A ”。
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正面的根本原理,而不矛盾律是其反面的根本原理,两者的意义是相同的。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是以排除矛盾为目的的。
辩证法是容许矛盾,并且是基于矛盾原理的逻辑。
形式逻辑是基于同一性原理的逻辑。
巴门尼德由于最早地表述了“同一律”,因此他可视为形式逻辑的创始者。
巴氏的根本思想表现于“存在者是存在着,而不能说存在者是非存在着”(残篇 4 )这一立论上巴氏的学生埃利亚人芝诺 Zenon (大约前 490 — 430 ) 申述其 老师的学说而提出基于不矛盾律的归谬法。巴氏是基于同一律(同一性原理)而正面地主张只有唯一不能变易的存在。芝诺却是基于不矛盾律而从反面来 支持其 老师的学说,即从逻辑上不使用矛盾律来补充的同一律。
芝诺用引申对手主张的方法引导出对手主张中的自相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其论断的荒谬(自我否定),从而间接地证明反对对手论点的自身主张的真确。这种基于不矛盾律的归谬或反证的论法,近代逻辑所谓“间接论法”。
形式逻辑的根本原则有:
( 1 )同一律(自同律),
( 2 )不矛盾律,
( 3 )排中律。
芝诺在两相反对的命题中只能择一,或只能有一种主张为正确,这就是排中律。例如,存在是运动的或者是静止。除此之外再不能产生第三个答案的排中律。
4
波斯战役后,雅典成为希腊文化中心的时代,在雅典与其他诸城市出现了一群“ Sophistes ”(智者)。
芝诺的辩证法由这些人士所继承。 Sophistes 是当时的职业化教师,他们教授雅典青年人以处世术与辩论术之类(包括修辞术)。因为当时青年们所希冀的正是谋求立身处世的工具。辩论术的目的是研修如何说服对方而获得胜利的技法。为要达成目的,不惜玩弄诡辩。因而“ Sophistes ”的辩证法带有辩论术、争论术、诡辩术的特性。
“智者”往往是站在相对论的立场,认为确立真理的绝对标准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人对真善美有因人而异的观点。因此,只有“人是万物的尺度。对于存在,是其存在的尺度,对于非存在,是其非存在的尺度。”
这个命题的意义在于,只有不同个人的意见,决无可能统一这些意见的绝对的标准。只要对于各人有利的就是善,不利的就是恶。
智者们相信,一个虚假的观点,也可以凭借论证的技巧而征服听众。对于一切论点都必能提出其相反的判断。辩证术便是使薄弱的议论转变为坚强的议论的技术,这就是诡辩术。
5
苏格拉底( Sokrates 前 470 — 399 )的辩证法是采取问答法(对话法)。
苏氏的哲学活动集中于道德与政治问题。其方法的特点是采用:( 1 )苏氏却自称为无知者,因此不承认不相信一切未经自身论证过的观点。( 2 )以诘问法即搜索式方法求证,苏氏称此法为真理的“助产术”,( 3 )采用归纳法与概念定义法。
诘问法是首先向对方提出疑问,指摘其回答中的自相矛盾来使对方承认无知。即首先将对方立为知者,而自己装为无知者,由此巧妙揭露出对方的无知,此即所谓 Sokrates 的反语 eironeia 艺术。在这种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 Zenon 归谬论证的影响。
再通过进一步的诘问来协助对方,使对方逐渐生成一系列新观点,这种帮助对方产生知识的方法,即是所谓“助产”术( maieutikc) 。
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es 说:“真正地应归属于 Sokrates 的功绩有两项,即是归纳的议论与寻找普遍的定义。”归纳是将某事物导向于彼事物,即是从个别者或特殊者出发导出普遍者(本质)。定义意谓着将某事物究竟是什么(实体、本质、类、共相)作为概念的规定。
苏氏认为归纳法可认作获得普遍概念的定义之方法。
从相对立的意见(分析)归纳于统一的知识(综合),其中可以窥见“对立之统一”的辩证法的法则。苏氏的论辩这可称为归纳的辩证法。
6
苏氏的辩证法(问答法)由其弟子柏拉图( Platon 前 427 — 347 )所继承和发展。
柏拉图创立了“意缔” Idea 理论。柏氏的 Idea 含有价值论、知识论以及存在论的三种意义( Idea 的三义)。
Platon 辩证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 )归谬式辩证法,( 2 )综合式辩证法,( 3 )分析式辩证法,( 4 )混合辩证法。
归谬式辩证法是为反驳以不知为知的伪知者,使其认知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净化其心灵转而寻求 Idea 世界的方法。
综合辩证法是使用综合法,依据综合的假定法积极地探究、规定、建立 Idea 世界的理论。这是由下而上的上升辩证法。
分析辩证法是使用分析法,由此反省与批判由综观辩证法所建立的 Idea 理论的缺陷与难点,尽力排除这些缺点,而使 Idea 理论更加精密化起来。这是由上而下的下降辩证法。
混合辩证法是使用合成法,这是为要说明现象世界所由生成的诸种原因(目的因、范型因、工具因、形相因、资料因),因而特殊称为原因( Aitia) 辩证法。这是将狭义的 Idea 辩证法更加扩大化起来的广义的辩证法。柏氏辩证法的核心是在综观(综合)与分析(分割)的辩证法。
柏氏辩证法是关于思维及其法则的学问。诸概念同时又是存在的本质(实在、实体、真如),因而 Idea 的辩证法一方面是关于思考与其法则的学问(逻辑学),另一方面又是探讨关于存在与其法则的学问(存在论)。
( 1980 年读书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