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易>的符号世界》选题论证 |
【字体:小 大】 热 荐 ★★★★ |
|
|
<易>的符号世界》选题论证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20:10:53  |
|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
|
|
<易>的符号世界》选题论证(张斌峰) 一、本书的课题来源: 本书的课题来源于国家教委95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易符号学思想研究》,课题负责人张斌峰(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课题负责人和参与者围绕着此课题的研究已经完成十余篇学术论文,并且大多己发表在在国内外的易学、符号学、哲学、文化史等杂志上。 二、本书的写作宗旨: 《周易》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元典,而且也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围绕着《周易》所展开的注经、解经、争辩连绵不断,并一直内在地、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并由此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蕴涵着、贯穿着中国独有的,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符号学体系,这种体系有较高的抽象性、思辨性,它所提出的符号学的观念、符号论题与原理大都接近现代符号学的基本概念与范围。 现代哲学、人文学科的根本转向就是语言转向,而所谓语言转向就是转向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语言符号的机制和功能进行反思。的确,迅猛发展的现代符号学的目标也正是着眼于对符号的结构、构成、意义、指标、功能进行反思,从而构成了当代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如大科学观的形成)。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引入西方现代符号学理论研究《易》符号学思想,不仅顺应了世界学术发展的新趋势,而且也变成了直接关系到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紧迫性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只有少量的论文和著作的部分章节涉及、研究了易学符号思想,目前还没有一本专门全面、系统地研究易符号学思想的专著。 古代《易》学对易符号的创制与义理解释的出发点不是为理论而理论,而是为现实生活。实践提供合理的思维模式和生活范式,这决定着对易符号思想的研究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文化价值。对它的研究将对中国文化、哲学的解释与重建,对古籍整理、考古研究、建筑设计、现代企业管理、企业形象识别、广告语言创意有现实的应用价值,对于克服生态平衡失调,揭露和消除借易之名的占卜、迷信、反科学或伪科学的活动,弘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说来,本书所进行的该课题研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 1.第一,该课题的研究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号学理论体系的关键。易符号学提出了“言意之辩”,建立了独有的语形类型、语义分析、语用相关性理论,对符号的文化传播功能、社会行为的规范功能作出了不同于西方的认识,回此开展对易符号学思想的研究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符号学体系的基础工程。 2.为中国文化思想史、比较文化思想提供高层次的、有效的方法论、工具和研究范式。 3.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体化、整体化提供历史的借鉴和传统的智慧。 4.对于反思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实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符号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方式是一种文化的核心和显,著特征的集中表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论思维尤其是没有逻辑的思维,它就一刻也不能自立于世界的强大的民族之林。以注重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西方思维方式,具有精确性、明确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特征之优长,则正是以重直觉、重归纳、重类比的,具有直观性、意会性、笼统性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缺陷。本书将尝试通过对易符号学思想的深入研究的研究将有助于实现中西思维方式的互补,从而实现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现代化(理性与德性、形式与内容或本体、民族性与世界性、智与仁、名(概念思维)与象(形象思维)、思与诗的统一)。 5.有助于帮助人们理解、认知和应用易符号学思想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双重意义和不朽的价值。符号及其运用是人的“存在之家”,是传承和和载承传统智慧的宝库。也是正确思想的利器和工具。然而它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在文化的互动(如符号在哲学建构、语言研究、历史研究、素质教育、人工智能、知识经济和创新思维等领域的应用)之中,才能显示出来。本书的重心之一就在于,它要立足于考察和研究易符号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化建构中的地位、建造与创造性应用,来为当代的中国人创造性地诠释与运用中国传统的易符号学思想,提供一个全新的知识背景和可以借鉴的新符号观、新文化观、新科学观以及新的信仰观。 三、本书的基本内容 1.研究易的卦爻符号的起源。结合周易卦爻符号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全面地从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史料记载中,考察卦爻符号的起源,针对现有的几种起源说缺乏充分的论证,而提出自己的合理性解释和论证。 2.研究易符号系统的语形学问题。这包括语形构成、语形规则(句法)、语形分类(根据)、语形排列和顺序及其规律;在易文化历史演变中考察易符号系统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出来的语形形态的构成、特征和排列、组合的原理、原则与规律,这具体包括:①在符号系统构成上,考察扬雄《太玄》和道家易《九天玄女课》中的三元符号系统,朱熹分官卦象,邵雍的无连续增加的完备系统,《灵棋经》的4元素系统,《烘范显极》的9元素系统,《潜虚》的10元素符号系统;②在符号分类原上,考察汉易的飞伏原理(汉京房)、唐易的复变原理、明易的错综原理;③结合语义与语形的对称关系,考察易符号的卦序方位对称原理(类因果原则、排列的对称性原理),卦符生成法(荀爽的乾坤升降说,虞翻的卦变说);④从符号语形系统的独立性、完备性上,分析、评述易符号史上出现的各种卦爻符号形式及其推衍的不完备性(重复与遣漏)。 3.考察易符号的语义学问题。千百年来人们对易符号的意义解释,随着历史时代的变化不断变化,形成了长久不绝的“言意之辩”。本课题研究从意指、言意关系——这一符号学的中心问题出发,将全面考察工粥、欧阳建、孔颖达、程颐、王夫之的言意之辩,揭示“言意之辩”的内在逻辑联系,说明易符号学中有不同于西方符号语义学体系与固有特征。 4.研究易符号的语用学思想。这是本书的难点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几乎都从《易》符号中受到自发,都借助于对《易》符号及其系统的运用与解释,来阐述、规范、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因此本课题将分别考察符号系统在中国古代象数、大文历律、物理之学、丹学、中医学、音律、宗教艺术等中的应用,通过全方位的、立体的分析与阐述,来说明易符号在中国文化中的语用规范功能。 5.研究易符号学的思想现代意义。这也是本课题的难点之一。在理论上,阐述它对于建立中国符号学体系的意义,对于反思中国传统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意义;对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的意义,对于建立“大科学”方法论意义。在现实价值层面上,展示易符号学研究对于文化解释、古籍整理、考古研究、建筑设计企业管理、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语言创意的积极指导性意义,克服全球生态失衡,消除俗易之名大搞迷信、占卜、反科学的活动提供科学上的工具。 四、写作思路、方法和原则 符号学是一门新的元科学(后科学),也是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它研究符号的结构、功能、单元、联结、过程、函项、值项、形式、表达、内容、意指、推论、关系、义本话语,以及它们所具有的可运作的,可以使符号成为表达意义(或意指)的有用工具。本书就是以现代西方的这种理论符号为工具,结合《易》符号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来客观地、准确地分析、审视、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易经》及其注解过程中的极为丰富的、宝贵的符号学思想,阐释和概括出易符号学的基本形态与独特规律。 从这样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出发,作者不仅要对西方现代符号学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而且要对经典《周易》以及易学史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而实际上,本书作者己具备这样的基本要求,已完成易学和易符号学研究专著合著两部,发表研究易学符号的论文十余篇,zai具体实施上将做到: (1)在调研过程中,实地考察与查阅资料相结合。在实际考察中注意选择有代表的易文化古迹与名胜,进行调研,从宗教、民俗、艺术、原始历史记载中,加强对易符号学思想研究的感性材料与经验的积累,从中归纳、提升出问题。在复印资料和图书购买上将做到全面、系统。 (2)个人研究为主,专家咨询与学术讨论为辅,相互促进。作者将在选题任务确定之后,从对业己搜集第一手材料的详细、深入的研究中,从现代符号学的维度与层面来透视、解析易符号学思想。已经完成了以下具体工作:①考察了与易符号起源有关的原始文化记载,如陶纹、占卜、占筮中的龟纹、甲骨文等与易符号起源有关的文物与史料;②从各地道观名胜中,考察了易符号、易图在道家与道教医学、丹术、符咒、符、巫术、历律、音律中的应用;③记录、复制、复印了有关易符号起源与应用的实物、图片、古文献:④征求了各地易学专家对易符号研究的设想与展望。访问了以下易学专家:武汉大学的唐明邦教授,山东大学的刘大钧教授,中国科学院的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董光壁研究员,国内著名易学史专家、北京大学的朱伯昆教授。(5)参访了以下易文化胜地:①西安半坡博物馆,安阳的殷墟遗址与文王画八卦的里城,重要的道观名胜。 (3)从易符号学体系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历史演变出发,把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论证相结合起来。易符号学思想体系的建构,将力避以现代西方符号学原则、原理与体系套解易学符号思想,把易符号学体系思想变成西方符号学体系的翻版。这样,易符号学思想研究将在历史与逻辑的方法统一起来,在实证、史料分析与论证中建构易符号学体系,从而揭示中国独有的、反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易符号学体系。 在写作中坚持的基本原则: l、一元与多元统一的大符号观、大逻辑观、和大科学观 2.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统一的新理性观 3.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的新文化观 4.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平等观 5.主体性与互主体性统一的新主体观 6.以“无知论”和“有限理性说”的新知识观 五、本书的读者对象: 本书所代表的易符号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将适用于从事文化史、哲学史、语言与语言史、符号与符号学史、逻辑与逻辑史、宗教与宗教史、中国科学史、预测学、未来学的专业研究者与爱好者阅读、使用和参考。
|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上一篇文章: 易经、电脑及科学 下一篇文章: 养生之道VS经商之道──易理相通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