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玄”(二)
——关于芝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札记
现代人与古代人相比,精进的是生活和科学技术。但在智慧上则未必然。相反,古人在思辨上所达到的深度,近现代人不仅未必达到,甚至未必理解。故黑格尔在其《哲学史》中曾呼吁:我们必须回到柏拉图。
1
芝诺著作的名称,据普落克罗说叫作Epicheirem ata,《反诘或辩驳》(DK29A5)。它的意思是:从对方所主张的提前出发,可以推论出两个自相矛盾的结论,以证明它的前提是虚假的。后人称为归谬法(反证法),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但是芝诺的论证远不止是归谬法,它有塞克斯都·恩批里柯以及近代的康德的“二律背反”的含义。柏拉图在《斐德罗篇》中讲到苏格拉底和斐德罗讨论修辞学的技巧,苏格拉底说:
“我们不是听说过爱利亚的帕拉墨德斯——芝诺吗?他有一种说话的技巧,使听众觉得同一事物既像又不像,既是一又是多,既是静止的又是运动的。”
显然这样的内容是归谬法包括不了的,大概由于这个原因,第欧根尼·拉尔修说芝诺是辩证法的创始人。芝诺不是赞成“既是又不是”的结论,借以否定这个前提。在哲学基本理论方面,亚里士多德反对“理念论”,与此相对地提出了“实体论”,问题就会由“iδεα”“ουσyα”。从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这样一种意思:“辩证法”(dialectic)是掌握“理念”( iδεα)的工具,而“分析法”(analytic)则是掌握“实体”( ουσyα)的工具,因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辩证法”不适合于掌握科学知识。
然而,亚里士多德的问题还在于,他认为,“分析的方法”不仅是掌握“实体”的工具,而且还是掌握“本体”(“存在之存在”)的工具,因此,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是(自然)科学适合的方式,也是哲学的适合方式。这样,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范畴论”就是他的《原物理学》的合宜工具,以(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范畴)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本体的问题,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当时和后来哲学史上“形而上学”的本质含义。在这个意义上,由于在哲学学说内部形成了“辩证的”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同时是“辩证的”和“分析的”两种思维方法的对立。
2
古希腊文“διαλεμτιμοδ”来源于动词“διαλεψ”,而这个动词又由动词“λεyψ”派生,“λεyψ”的原意是“摘取”、“收集”(英文pickup,德文aufnemmen,法文recueillir),后来演化出来它的主要意义:言说。又有“组合”“综合”的意思。
“δια”原是个介词(和副词),意义有二:一为“通过”、“贯彻”(through),一为“分开”(asunder),这两个含义也是相联系的:只有“分开”才能“通过”。
按字典说,“διαλεyψ”这个字不见于荷马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黑西俄的《神谱》,意思是“讨论”,于是“互相讨论”就成了这个字的基本意思。我们译成“辩证法”的希腊原文,就是从这个字派生出来的名词“διαλεμτιμοδ”。
3
苏格拉底把他的辩证法称为“助产的艺术——接生术”。
必然推理形式和辩证推理形式的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而且也不是判明因果联系的规律性和自然界一般规律的方法(培根和穆勒的归纳法)。
在苏格拉底的对话(由柏拉图和色诺芬所转述的对话)中,由个别事例上升到一般的过程亦归类的进程,通常由初步的定义开始。这种定义是苏格拉底要他的对话者提出的。接着,便是举出一些事例,把已提出的定义用于这些事例以便引起矛盾,从而揭示该定义是不充分或不适用的,使交谈者只好提出新的定义。而新的定义,根据对新的事例的道德评价来看,也显然是不适用的;直至最后,对话者终于提出了适当的定义,或者如柏拉图对话录中所更常见的那样,终于认识到有些人的智慧是虚假的。这种方法,被称为苏氏的反讽艺术,以及反证法。
4
据色诺芬说,苏格拉底把自己的推论方法叫做辩证法,并且说“辩证法”一词(τòδιαλεγεσυαι)的来源是:人们在集会上进行讨论时,按照种划分对象(σιαλεγουταζχατàγευη);按照种所进行的划分,使人们能够取善去恶,成为善者。
后来,柏拉图保留了苏格拉底的这一定义,但是他把辩证法看作关于存在物的科学和认识存在物的方法。亚里士多德把辩证法规定为一种以或然的前提为基础的推论。斯多葛派谈到辩证法的推论形式时,把这种推论规定为问答形式的推论。如第欧根尼·拉尔修所述,斯多葛派把讲演术规定为关于以连贯言语进行推论的科学,把辩证法则规定为关于用问答方式进行推论的科学。而从实质上看,辩证法是关于“什么是真的和什么是假的,以及什么是非真非假的”科学。塞涅卡也有同样的说法:“一切言语或者是连贯的,或者是由问答双方进行的,后者叫做辩证的言语,前者叫做演讲的言语。”
5
根据安提西尼的见解,只存在着单一的东西,而一般的东西只作为名称而存在;而且,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安提西尼的拥护者还否定本质的实在的定义,把定义看作只是一长串的言语。
根据上述唯名论的观点断定:关于任何事物,只有该事物本身的词才能表述它,一个事物只能有一个相应的词;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记载的,“照他的说法,世间将不可能有矛盾,而且也不可能有错误了。”
他反对柏拉图学说的论据:“安提西尼说,既没有种也没有类,他所说的就是:我看见人,而我并没有看到人性;我看到马,但我并没有看到马性。”
6
判断的系词的语言表达的多义性。判断的系词是动词“ειυαι”——“是”来表达的;它在各种类型的宾词中有各种不同的意思:有时竟指完全的同一,例如在定义中(正方形是等边矩形),有时在存在判断中表示存在(有聪明人),有时表示具有某种规定性,其中包括关系这一规定性(雪是白的,人是动物,梭弗隆尼斯卡是苏格拉底的父亲)。昔尼克学派和麦加拉学派忽视系词在语言表达上的多义性,把系词仅仅解释为主词和宾词的完全同一,因此他们认为只可能有同一判断,而主词和宾词之间的差异却被他们说成仅仅是语言的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