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周易天地 | 易学命理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在线算命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元亨利贞网 >> 易学命理 >> 四柱八字 >> 四柱典籍 >> 正文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频道导航
|
易学命理首页
|
四柱八字
|
六爻筮法
|
姓名测字
|
梅花紫微
|
相学风水
|
星座解梦
|
三式其它
|
预测服务
|
专题栏目  
 没有任何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黄金策》
 《易隐》
 火珠林
 易冒
 试谈命局行运之成格变格
 日主失衡官杀重  连克三…
 四柱命局分析取用理论廓…
 命运岁12字演绎人生健康…
 《研易笔记》之命理二例
 再看布什的命运
相关文章  
试谈命局行运之成格变格
日主失衡官杀重  连克三夫又…
四柱命局分析取用理论廓清
命运岁12字演绎人生健康一览…
《研易笔记》之命理二例
再看布什的命运
从官非牢狱之灾看神煞的提示…
四柱岁运定婚期
命理研究不可数典忘祖
论辰辰自刑对命局的影响
广告位置  
文章左侧预留广告位
文章信息 
千里命稿(60) 【字体: 】      ★★★★
千里命稿(60)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元亨利贞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23:55:14
特别推荐:在线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即可免费在线求测)
  干合而化
  万物生于土,甲己为相合之始,故化为土。土则生金,故乙庚化金次之;金则生水,故丙辛化水又次之;水则生木,故丁壬化木又次之;木则生火,故戊癸化火又次之。而五行遍焉,十干化合,盖即此义耳。俗书所解,类多迂折,未便深信。兹所欲言者,又有时令、宾主、明暗、地位、岁运五项。
  (一)时令  辰戌丑未月只可化土,亥卯未月只可化木,巳酉丑月只可化金,寅午戌月只可化火,申子辰月只可化水。寅月兼可化木,申月兼可化金,己月兼可化火,亥月兼可化水。
  (二)宾主  日干逢合则可化,盖日干为命之主也;他干逢合不能化,盖他干为命之宾也。故如甲日合己月,或合己时,则可化土。若甲年己月,只合而不化也(此指非化格而言。若己成化格。他干逢合。亦得化也)。
  (三)明暗  透干为明,藏支为暗。明与暗,亦只合不化如己土透干,与亥中所藏之甲,可合不可化。
  (四)地位  如甲日己年,地位被月柱所隔,合且勉强,况乎比哉。
  (五)岁运  如甲日逢己运或己岁,应以正财论,不作化土论。若日干非甲,他干有一甲者,逢一己运己岁,尤不能化(此亦指非化格而言若己成化格,他干逢合运或合岁,亦得化也)。
  支冲
  支冲者地支相隔六位而冲击,如子午相冲,子中癸水,克午中丁火,午中己土,又克子中癸水,互相战克也。
  变冲之影响
  (一)地支中多藏干,相冲之影响,较天干之相克为复杂。兹先以本气,时令及多寡,探讨之。
  本气  两支相冲,战克不已,当以本气为重。如子之本气为水,午之本气为火,究属水克火,故子胜而午败。则子午之相冲,午乃受创,子则劳力。
  时令  以本气论虽子可胜午,然如午月火旺,逢子水,子午相冲,午属得令,子属失令,则午胜子败,得令之午无伤,失令之子冲去。
  多寡  如午年子月行日午时,以本气言。以时令言,皆子胜于午。然三午一子,午多子寡,应作午胜。但子败而不死。较为无力而已。
  (二)局中喜神冲败则凶,凶神冲败反吉。
  支冲之区别
  (一)寅申已亥之冲,两败俱伤。假如寅申逢冲,申中庚金,克寅中甲木寅中丙火未尝不克申中庚金。甲中壬水,克寅中丙火,寅中戊土,未尝不克申中壬水,战克不静也。或为主克,或得令,或众多,可占优势。反是则挫败矣。
  (二)辰戌丑未之冲,本气皆为土,乃属同类,不过冲动而已,无战克意也。故逢冲动,土因激起而愈旺。至所藏之神,辰中癸水,克戌中丁火,戌中辛金,克辰中乙木,当以得令或众多占优,反是则败。丑中辛金癸水,能克中乙木丁火,丑易取胜地未。然亦须兼看时令与多寡,方可取决耳。
  (三)子午酉卯之冲,以所藏最简,胜败亦最易分。子中癸水,克午中丁火。午中己土,克子中癸水。酉中辛金,纯克卯中乙木。以木气言,子可胜午,酉可胜卯。再看时令与多寡,不难立决矣。
  (四)两支相冲,一在年,一在时,俗名海底冲。实则地位远隔,全无冲意,如人之远达两地,岂能接触相战。
  (五)两支相冲,一在年,一在日,或一在月,一在时。间隔一位,冲力减轻。
  (六)两支相冲,一为日主之旬空,冲力亦减(旬空详后)。
  (七)如午年午月子日,只作午月子日相冲,不作午年子日相冲。
  (八)如午年子月午日,若午力强,则子午之冲击极暂。盖两强午而一弱子,胜败立分也。若子力强。则其冲势剧烈矣。盖两弱午而一强子。势均力敌也。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3-2009 版权所有 元亨利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