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中的《复卦》,集中反映了天象阴阳气数回返的观念。该卦卦辞说:“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而《彖传》更为明确点出:“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说明“七日来复”是属于天象运行变化的序列。
根据周代初年的纪日法,是按月亮盈亏计算的,把每月分成四期,每期为七日,或因大、小月的关系,也有八日,这种以月亮记日的方法,在古代青铜器铭文中也有记载。王国维在其《生霸死霸考》(见《观堂集林》一卷)中载有关铭文,说明了周历以七日为时序的转换规则。这应是《易经》冲“七日来复”的依据。
“七日来复”虽尚有其他解释,然而各种解释都不外于“阴阳消息”这一内在含义。“复”乃归本之名,群阴剥阳,殆至几尽,一阳来下,故为反复。由于阳气回返,气顺得以畅通无碍。故“七日来复”指的是阳刚返转回归的法则。阳刚的返复,其转机之速,为期亦不过七日,说明速度之快。
“七日来复”,讲的是八卦中的阴消阳息,阴阳参化的道理,但其中体例不外乎天地日月变化的规律,以至于太极、时中的原理。因为在六十四卦中,惟有《复卦》能见天心。就《易》而言,天心就是太极。太极中的初阳是从东北而起。东北角属《震》,《复》的内卦为《震》。所以,先天卦与十二辟卦,皆以此卦为起点。另外,从卦气图的角度来说,“七日来复”的意思,由《中孚》至《复》为六日七分;过《坤》六位至《复》为七日。若从十二辟卦方位来说,自五月《姤》至十一月《复》亦为七月。古人称月为日,自有它的出处。在《诗经·的风》中:“一之日**发,二之日栗烈”。这里的一之日为周历正月,二之日为殷历正月。古人之变月为日,可能是一种习俗上的衍称。如今人所说,在一月的日子里。
古代的易学家与天文术数家,均视循环以七日为期,这里也隐蕴“乘时通变”的道理。因卦位有六,“七”乃说明爻位另一周期的起点,是乘机更张的开始;亦有事物循环周期短暂的意思。《震卦》六二爻辞和《既济卦》六二爻辞均有“七日得”字样,意谓失物短期内可复得。又以十二支而言,阴阳各六,亦以七为转折点。而且,从日、月取象而言,日阳象,月阴象。七乃少阳之数,八乃少阴之数。所以言阴来之期日八月,言阳来之期日七日。这种讲法虽然稍异于卦气之说,但就 “七日来复”而言,亦不失为一佐证。
|